fāng wài zhī shì

方外之士



方外之士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

方外:世外。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等出家人。

网络解释

方外之士是个成语,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。后指僧道。


基础信息

拼音fāng wài zhī shì

注音ㄈㄤ ㄨㄞˋ ㄓ ㄕˋ

出处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阮籍既方外之士,故不崇礼典。”

感情方外之士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宾语;指僧道。

近义方外之人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方外之士的意思解释、方外之士是什么意思由爱词组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解释
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
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。批在某地居住、生活,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。
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,因而甘心承受。
鞍马之劳 鞍马:鞍子和马,指长途跋涉或打仗。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。
昂首天外 抬起头望着天边。形容态度傲慢,或做事脱离实际。
傲贤慢士 贤:有才德的人。士: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。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。
爱才好士 好:喜爱。爱护、重视人才。
爱人好士 爱护、重视人才。
暧昧之情 行为不光明,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。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。
安内攘外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